近日,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学部范丛斌教授、涂雅怡副教授团队在《Dyes and Pigments》上发表了题为 “Near-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Benzopyranium Salt for Mitochondrial Cysteine Detection in Living Cells” 的研究成果。
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苯并吡喃鎓盐骨架构建的近红外荧光探针BP-ITC,用于线粒体内Cys的特异性检测与成像。通过引入异硫氰酸酯识别基团的BP-ITC探针,利用其与Cys巯基亲核加成反应的高选择性,实现了“off-on”型近红外荧光响应(发射波长670 nm),并具有约100 nm的大Stokes位移,检测限低至120 nM。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同时具备近红外发射与线粒体靶向能力的Cys探针设计新策略,为检测其他重要生物活性分子的近红外荧光探针设计提供了思路,在活体成像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。

图1 探针BP-ITC识别Cys的响应机制
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必赢766net手机版研究生叶自行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,涂雅怡副教授和范丛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。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22261020)和有机功能分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(2024SSY05141)等项目的支持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dyepig.2025.113094